這又是一篇回憶文。
時間要倒回到2021年,民國110年。在此期間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管制的高峰。因為疫情,為減少人與人的連結,哦不,是減少人與人的接觸,露營與車泊因而成為一股國內時興的旅遊形態。
一向不喜歡露營的我,反而是因為看到好萊塢電影裡的男主角住在露營車,小時候就對露營車有種莫名的嚮往。由於疫情期間去不了國外旅行,閒來無事的我動起了自己搞一台小露營車出去玩車泊的念頭。但理性思考一下,我又擔心自己只是一時興起,萬一熱情冷卻了,這個所費不貲的大玩具要脫手就又是個麻煩。
所以,我歸納一下露營車的條件:
1.既然是一個人要玩的,就找小一點的廂型車;
2.怕去體驗過後其實自己沒那麼喜歡車泊,所以鎖定10萬以下的二手車,萬一不想玩了賤賣也不會損失太多。
真的開始留意二手廂車才發現要找一輛內外觀尚可,價格適中的標的沒想像中容易。抱著若沒找到自己屬意的車子,這個露營車計畫就當是紙上談兵算了的想法,經過幾個月的物色後,總算相中一輛05年排量1000CC的福特好幫手。
▲雖然是老車,空間也比較小,但當初就是看中它只開了4萬多公里的低里程。
因為我想要自己設計規劃,用最低的預算來製作露營車的內裝,接手車輛後便開始大量搜尋Youtube及網路上關於露營車DIY的影片與資料。由於福特好幫手這輛車的空間真的不算大,我參考了一些日本K Car改裝露營車的案例,日本人在空間利用這方面可說是大師級的。
▲車子的後座是可以收折打平的,地板高度避開後輪拱,好處是後廂平整好利用,缺點就是壓縮了車內高度,低於其他同級車。
▲在網路上參考了一些日本K Car露營車的照片,啟發了我的構想。
先前有提過,因為沒玩過車宿,我也不確定會不會試過之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玩車泊。所以露營車的內裝一定要是無痕安裝,萬一日後不想玩了,還可以拆掉內裝,把車還原成原來的樣子賣掉。所以,不損傷車內原有的內裝,之後還能很容易把露營車的裝備拆卸下來,也可以防驗車時被刁難,就成了規劃的一個重點。
我把上述的想法告訴一位有長年製作神明桌木工經驗的朋友–大胖,兩人在車子旁比手劃腳雞同鴨講說了半天,我感覺他並沒有真的聽懂我的意思。算了,我決定用紙做一個等比例縮小的模型,這樣才能具體地讓大胖了解我的構想。然後細部的構造,我就另外再手繪透視圖給他看。總結露營車內裝構想重點如下:
- 所有木作要無痕安裝,萬一日後車子要脫手會比較容易。
- 要維持原車內後座乘坐的功能,這樣平時還能充當客車載人也方便驗車。
- 車內必須設計放置一個水槽,這樣方便裝備不落地在車內洗漱跟煮食。
- 考慮若是進露營區,後門打開後可以變成煮炊的廚房。
▲隨便找了個禮盒外包裝,按比例裁剪做了個1/100的簡易模型,好讓木工師傅有個比較具體的參考。
▲細節部份不方便用模型展現的,就徒手繪製透視圖來說明。
但想得容易做得難,雖然大胖聽完我的構想後跟我說這木作應該不難做啦。事實上,我們利用週末假日的時間施工,前前後後也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期間邊做邊檢討修正,比如為了做到床板可以平整收折,找了不少五金鉸鏈測試使用,還要研究五金如何安裝。畢竟,大胖除了會做神桌之外,對於一般裝潢五金他也沒有安裝經驗。咦?之前不是跟我說這不難做的嗎?原來會做神桌不代表就會做木作裝修,不早說…
因為車體的邊緣是不規整的凸型,用一張木板當基礎放在車上剛好卡住不會移動,再把所有的內裝放在這上面,這樣就不會傷到車子的結構。
車內的空間實在很小,製作過程中反覆琢磨著尺寸要多1公分或減0.5公分,但看著自己構想圖面慢慢成型,還蠻有成就感的。
其間最讓我頭痛的就是如何讓這些木作固定在車上又不傷及車身結構,然後又可以很容易一個人完成拆裝。於是我構思將全車木作分成幾個主要構件:
1.基礎板
2.水槽組
3.重型滑軌廚櫃組
4.三折床板組
找遍了台灣各大五金網站,最後是偶然在淘寶搜尋到一組快拆卡扣正好符合我的需求,實現了我快速拆裝車內木作的構想。
水槽組的兩側都有掀板可以當小桌面,跟滑軌廚櫃組完成後分別放在基礎板上固定,就可以組成露營車的內裝了。
把所有露營車內裝木作上車組裝後,後座仍是可以正常使用,這樣驗車時椅子就不用再拆拆裝裝了。
打開車尾門,拉開滑軌廚櫃在露營區就可以當成廚房使用,水槽就在旁邊方便取水使用,中間鏤空的位置是規劃可以放置小冰箱用的。
三折的床板攤開後,前後有超過190公分的長度,一個人躺平睡覺沒問題,還可以兩用在車內當小桌子。桌腳下那張木板其實也是桌板。
材料的部份,實木板是請大胖的木工廠一起代訂的,比較便宜,總共花了約5000元左右。五金的部份絕大部份都是我自己上網找或是到裝潢五金材料行去買的。包含買回來試做後不合用的五金,2罐水性木作亮面保護漆,花費總共約4000元上下。實際花在買料的費用總共約9000元左右,工的部份則是友情無價。
這個案子從起心動念到完成,從無到有,歷時整整超過了一年。從構想到設計,乃至於整個施工過程我都是親自參與,當然好友大胖在木作技術及機具提供了實現我構想的最佳協助。他說做完我這一個案子他就要轉行去賣衣服了,想不到他真的做完我這一件就不幹了…(說真的每天吸木屑粉塵確實很傷肺的)老實說,這過程真的蠻有成就感的,也因為這輛露營車的完成讓我實現了車泊的夢想,實在很值得我紀錄下來,就是因為懶,所以拖成了一篇回憶文。